反霸凌公益组织~华夏校园安护联盟

2025-09-10 15:37 栏目组事业部

594636217 拷贝.jpg


华夏校园安护联盟倡议书:以公益之力,筑校园无霸凌防线


       亲爱的社会各界同仁、朋友们:

       当校园里的恶意言语成为刺伤心灵的利刃,当孤立排挤化作禁锢成长的枷锁,当肢体冲突、网络谩骂等霸凌行为悄然侵蚀青少年的成长空间,我们深知:校园安全不仅是学校的责任,更是全社会共同的使命。

       为彻底驱散校园霸凌的阴霾,由中央新影中学生原CCTV中学生频道《华夏星光》栏目《文明华夏》节目组牵头策划筹建,联合教育、法律、心理等领域专业力量打造的“华夏校园安护联盟”正式启程。我们以“消除校园霸凌,守护成长净土”为核心,致力于构建“媒体引导+专业支撑+社会协同”的立体化反霸凌体系,推动反霸凌工作从“事后处置”转向“事前预防、事中干预、事后修复”全链条发力。


      在此,我们向全社会每一份正义力量发出诚挚倡议:


      - 邀教育工作者加入:请发挥育人优势,将反霸凌教育融入课堂与校园管理,成为青少年身边的“安全导师”,及时发现并干预霸凌苗头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。

       - 邀法律从业者加入:请用专业知识为反霸凌工作保驾护航,提供法律咨询与维权支持,向师生、家长普及霸凌相关法律边界,让法治力量成为校园安全的“坚强后盾”。

       - 邀心理工作者加入:请用温暖与专业守护心灵,为霸凌受害者提供心理疏导,帮助他们走出创伤;为霸凌者提供行为矫正指导,助力其回归正途,成为成长路上的“心灵灯塔”。

      - 邀企业与社会组织加入:请发挥资源与平台优势,支持反霸凌公益宣传、专题摄制、线下活动等工作,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,搭建反霸凌的“协作桥梁”。

       - 邀每一位普通市民加入:请做反霸凌的“观察者”与“行动者”——发现校园周边霸凌行为及时制止或举报,向身边人传递反霸凌理念,用善意温暖每一个成长中的身影。


       校园是孕育梦想的沃土,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。

       反霸凌从来不是“孤军奋战”,而是需要全社会拧成一股绳的“集体行动”。让我们携手加入“华夏校园安护联盟”,以公益之力织密校园安全防护网,让每一所校园都远离暴力与伤害,让每一位青少年都能在阳光下安心奔跑、向阳生长!


华夏校园安护联盟

   2025年09月10日



0000 拷贝.jpg


       华夏校园安护联盟成立方案


       一、组织名称: 华夏校园安护联盟

       二、发起背景

       当前校园霸凌已从传统肢体冲突延伸至言语羞辱、网络谩骂、社交孤立等隐性形态,对青少年身心健康、价值观塑造造成严重危害。现有防治模式多依赖“学校+家庭”二元联动,存在力量分散、响应滞后、专业支撑不足等问题。 基于此,中央新影中学生原CCTV中学生频道《华夏星光》栏目《文明华夏》节目组,依托十余年青少年传播领域经验与媒体公信力,联合教育、法律、心理等专业力量及社会爱心群体,发起成立“华夏校园安护联盟”,构建多元协同的反霸凌体系。


       三、组织宗旨与目标

        (一)宗旨

       以公益为核心、以专业为支撑、以媒体为纽带,凝聚全社会力量,预防和制止校园霸凌,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。

       (二)目标

       1. 短期(1-6个月):完成组织搭建,建立首批合作网络,覆盖50所试点学校,开通帮扶通道并实现高效响应。

       2. 中期(6-12个月):形成“宣传-干预-帮扶”全链条机制,扩大至300所合作学校,发布首份《校园霸凌防治观察报告》。

       3. 长期(1年以上):打造全国性反霸凌公益品牌,推动社会协同防治格局形成,助力校园霸凌问题系统性改善。


1508184849.jpg


       四、组织架构


        (一)核心决策层:联盟理事会

        - 组成:

       《华夏星光》栏目《文明华夏》节目负责人、教育界专家、法律界代表、公益组织负责人各2-3名。

       - 职责:

       制定联盟发展战略、审批重大项目、统筹资源调配、审议年度工作报告。


       (二)执行层:联盟秘书处

       - 组成:

       设秘书长1名(由栏目核心成员担任),下设宣传推广部、项目执行部、帮扶服务部、资源对接部4个部门,每部门配备3-5名专职人员。


       - 职责:

       - 宣传推广部:负责内容制作、媒体合作、品牌传播。

       - 项目执行部:策划线下活动、对接合作学校、推进试点项目。

      - 帮扶服务部:运营求助通道、协调心理咨询与法律援助资源、跟进个案处置。

       - 资源对接部:联络企业、社会组织、政府部门,争取资金与资源支持。


       (三)支撑层:专业顾问团与志愿者队伍

      - 专业顾问团:邀请教育、心理、法律、青少年保护领域专家10-15名,提供专业指导与培训。

      - 志愿者队伍:面向社会招募教师、学生、家长及爱心人士,负责活动协助、宣传扩散、热线值守等工作。


       五、成立流程


        (一)筹备阶段(第1-2个月)

      1. 组建筹备小组:由《华夏星光》栏目《文明华夏》节目核心成员牵头,确定5-7名筹备人员,明确分工。

       2. 资源对接:与当地教育局、公益基金会、心理咨询机构初步沟通,达成合作意向;联络首批专家顾问,组建顾问团。

      3. 制度起草:制定《联盟章程》《志愿者管理办法》《帮扶服务流程》等规章制度。

       4. 宣传预热:通过央视媒体栏目及新媒体平台发布联盟筹备消息,发起“反霸凌”话题预热,吸引社会关注。

       (二)成立仪式(第2个月末)

       1. 时间地点:选择全国性青少年活动中心或重点学校,举办线下成立仪式,同步线上直播。

      2. 参与人员:邀请教育部相关领导、发起单位代表、专家顾问、合作机构代表、师生及家长代表出席。

      3. 核心环节:宣读联盟章程、为顾问团颁发聘书、发布首批试点学校名单、启动“反霸凌公益宣传周”活动。


        (三)落地运营(第3个月起)

       1. 团队到位:完成秘书处人员招聘与培训,启动志愿者招募及岗前培训。

      2. 项目启动:推进试点学校宣传活动,开通24小时求助热线与线上平台,落地首批帮扶个案。

       3. 机制搭建:与合作单位签订协议,建立常态化沟通、资源共享及个案处置联动机制。


       六、核心业务规划


        (一)宣传教育体系

       1. 线下活动:在合作学校开展“反霸凌情景模拟”“同伴互助训练营”;进社区举办“家长课堂”;为教师提供“霸凌处置与心理疏导”专题培训,每月至少开展10场活动。

       2. 内容传播:在《华夏星光》栏目《文明华夏》节目推出反霸凌专题纪录片(每季度1-2期);在新媒体平台开设“反霸凌故事汇”“专家说”专栏,每周更新内容。

       3. 物料制作:设计海报、手册、短视频等宣传物料,免费发放至合作学校与社区。

        (二)帮扶干预体系

        1. 求助通道:

       开通400热线、微信小程序求助入口,实现24小时人工响应,1小时内完成需求初步对接。


      2. 分层处置:

         - 心理干预:联动心理咨询机构,为受害者、霸凌者及家属提供免费心理疏导。

        - 法律支持:联合律师事务所,为受侵害家庭提供法律咨询、维权指导等公益服务。

        - 校园协同:与学校建立“预警-处置”机制,协助介入苗头性问题,跟进处置进展。

      3. 个案跟踪:建立帮扶档案,对个案进行3-6个月跟踪回访,确保干预效果。


       (三)研究与倡导体系

        1. 数据调研:定期对合作学校开展霸凌现状调研,收集案例与数据,每年发布1份《校园霸凌防治观察报告》。

        2. 政策建议:结合实践经验,向教育、司法等部门提出反霸凌政策优化建议,推动防治机制完善。

        3. 社会倡导:每年举办“反霸凌公益论坛”,邀请各界代表参与,扩大社会共识。


665967278.jpg


        七、资源保障


       (一)资金来源

      1. 公益捐赠:对接企业、基金会,争取定向捐赠资金;开通线上公益捐款通道,接受社会小额捐赠。

       2. 项目资助:申报政府部门、公益平台的反霸凌、青少年保护类项目,获取专项资助。

       3. 媒体支持:《华夏星光》栏目《文明华夏》节目提供宣传资源,降低推广成本。


      (二)资源合作

       1. 政府层面:与教育部、共青团中央、地方教育局建立沟通机制,争取政策指导与资源支持。

       2. 专业层面:与心理咨询机构、律师事务所、教育科研院所签订合作协议,明确服务内容与权责。

       3. 社会层面:联合企业、社区、高校社团,拓展活动场地、志愿者等资源。


        八、风险防控


        1. 舆情风险:建立舆情监测机制,对负面信息及时响应;规范个案信息管理,严格保密,避免隐私泄露。

        2. 资金风险: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,定期公开资金使用情况,接受社会监督;避免过度依赖单一捐赠方。

        3. 执行风险:加强志愿者与工作人员培训,明确操作流程;建立应急处置预案,应对活动开展、个案干预中的突发问题。


        九、预期成效


      1. 覆盖面:1年内覆盖全国30个城市、300所中小学校,直接影响师生及家长10万人以上。

       2. 影响力:打造具有全国性的反霸凌公益品牌,通过媒体传播触达受众500万人以上,推动“反霸凌”成为社会热点议题。

       3. 实效性:帮扶个案处置成功率不低于85%;试点学校学生霸凌认知率提升60%,主动求助率提升40%。

       4. 长效性:形成可复制的“媒体+专业+社会”反霸凌协同模式,为全国校园霸凌防治提供实践样本。